通讯员:王 栋 杨 帅 刘美菊 今年以来,薛城区在推进“法治薛城”建设工作中,结合区情实际,扎实实施“一村居一法治服务员”工程,不断推进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有效提升了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共解答村居咨询2200余人次,为群众办理诉讼案件31件,办理法援案件18件,处理集体访事项50余件,审查起草法律意见书230余份,举办法制讲座31期,指导协助村居换届选举260余次,矛盾纠纷同比下降59%,较好地促进了基层村居依法治理。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一村居一法治服务员”工作,成立了由区委政法委牵头,政法各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推进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区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专题会议,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开展“一村居一法治服务员”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制活动记录手册,由区委政法委牵头指导各部门贯彻执行。年初,区委、区政府把以村居法治服务员工作为基础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全区惠民实事,并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全区“一村居一法治服务员”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形成了人社、财政等部门大力支持,政法各单位、各镇街、村居共同推动的齐抓共管局面。 二是整合资源,优化人员配置。薛城区地处鲁南交通枢纽,与多地、市接壤,南北纵距达35.25公里,区内不同区域情况多样。针对这一现状,区委政法委、区司法局在充分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坚持“自愿参与、公益服务、市场运作”的原则,针对不同村居存在的问题导向和法律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派人员,从全区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司法行政干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学会员等群体中公开招募法律服务志愿者,为248个村居全部配齐了 “法治服务员”,实现了村居法律服务全覆盖。 三是完善机制,加强督导检查。为规范做好“一村居一法治服务员”工作,根据工作实际,采取“定时+及时”、“线上+线下”的工作方式开展工作,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予以保障工作规范运转。首先是建立定期服务制度,要求法治服务员每周与村干部电话联系不少于2次、每半月与村居司法行政协理员电话联系不少于2次、每月确定1—3天为法治服务员进村入户工作日、每年开展3—5次村居 “法律体检”。其次是建立及时处理制度,法治服务员向群众公开联系方式,随时提供电话解答咨询或上门服务,并将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对象、内容和结果作详细记载,做到一村一卷、一事一记、一次一记。再次是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一方面,积极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微信群、QQ群、电子邮件等灵活多样的“线上”模式,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举办法制讲座等“线下”活动,与“线上”形成互补、共同发力,确保各项工作不留死角。工程实施以来,全区累计开展专项法治集中宣传活动15场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2600余件,法治服务员累计进村居入户5000余人次,微信公众号共发布各类法律常识、政策解读310余条。同时,村居法治服务员在不干涉村居日常事务、不参与村居事务决策管理的基础上,累计列席村居 “两委”会议650余人次,为村居依法决策和居民自治提供法律建议。 四是选树典型,扩大宣传覆盖面。开启新媒体宣传“微时代”。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主动对接“互联网+”工作模式,全面开启互联网、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群发系统等以短、平、快为特点的新媒体宣传“微时代”,着力加强“一村居一法治服务员”工作宣传力度。截至目前,累计推送法治服务员进村居工作信息300余条。巩固传统媒体宣传阵地。联合薛城电视台和薛城周迅在“法治薛城”电视栏目、法治专刊、薛城手机报等刊登播出相关栏目,及时报道村居法治服务员工作动态和成果。今年以来,累计报道“一村居一法治服务员”工作的信息80余篇,刊播专题节目20期,对涌现出来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首届枣庄市“最美人民调解员”、我区3名枣庄市十佳政法干警等一批优秀法治服务员典型做了重点报道。加强基层平台宣传力度。结合区、镇街、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通过LED显示屏、公示栏等,全天候滚动播放、张贴法治服务员进村居最新信息和有关文件,在常庄镇珠江社区、巨山街道龙潭社区等16个规范化社区滚动播放相关公益广告,扩大了“一村居一法治服务员”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实现了基层依法治理警民互动、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薛城区四措并举 实施“一村居一法治服务员”惠民工程